冬闲时节,高标南雄市乌迳镇高溯村的准农田野上,推土机在轰鸣作业,点初泥头车来回穿梭,工人们忙着抢抓有利时节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,建机耕路,修三面光水渠,将一块块细碎的“小田”变成适度规模的宜机化良田,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耕生产。
这是眼下南雄全域各乡镇田野上的一个缩影。据了解,2023年南雄市成功申报创建国家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后,当地以此作为实施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的重要抓手,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,南雄各级、各相关部门以目标为导向,积极抢抓晚稻收割后农田冬收养护的黄金时期,在雄州街道、乌迳、珠玑、黄坑等10个镇街道的93个行政村同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狠抓施工进度和质量,确保2025年春耕前完成14.03万亩高标准农田交付,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,持续为村民增收创造良好条件。
乌迳镇高溯村施工现场
成功打造13个“千亩方”宜机化示范片
走进湖口镇承平村上洋汾村小组,数百亩的农田规整连片,地块分明,崭新的机耕路和三面光水渠纵横交错,田边还装有多盏太阳能杀虫灯和病虫害监测设备。
“这是我们村首期完工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。”湖口镇承平村党总支书记徐顺康说,去年7月,南雄市农业农村局在充分尊重当地农民意愿前提下,对承平村上洋汾村小组300多亩高低不平、规则不一的碎片化小田块,开展“小田变大田”宜机化改造,让承平村上洋汾村农田换上了“新颜”:600多块细碎的农田整合成68块,而且整齐划一、渠相连,路相通,旱涝保收。
改造后的承平村晚稻喜获丰收
上洋汾村小组农田的宜机化改造,让村民和村集体都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。徐顺康介绍,村里农田改造后,大大方便了农事作业,旱涝不用愁,部分村民将土地流转,租金由之前的150元/亩,直升至550元/亩。
记者走访发现,承平村只是南雄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的一个缩影。据了解,自试点启动以来,南雄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农田建设基础,以“改地适机”为建设目标,着力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,目前已实施了农田宜机化改造2万亩以上,建设田成方、路成网、渠相通的宜机化改造示范点45个,打造13个连片1000亩以上的“千亩方”宜机化示范片。
同时,南雄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酸化耕地治理、撂荒耕地整治、灌区建设等工作结合,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示范工程,取得良好成效。“项目区实现了大中型农业机械地块通达率100%,耕作面积提升10%,有效提升耕地质量等级,粮食产能提高10%,每亩水稻节约种植成本200元,农户土地租金年收入每亩增加150元。”南雄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探索“EPC十O”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模式
“现在我们村民种粮不仅旱涝保收,而且种出来的稻子也不愁卖了。”在湖口镇湖口村,村支部书记张慈荣高兴的告诉记者,他底气来自该村正在探索的“EPC十O”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,已让村民尝到“头啖汤”。
“EPC十O”模式即将高标准农田设计、建设、运营一体化。据了解,2024年4月,南雄市与广东省供销社直属企业广东新供销天润粮油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天润公司)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采用“EPC+O”模式,开展高标准农田“建、管、运”一体的合作。计划于2024-2026年,共同投资6亿元,建设10万亩高标准农田作为丝苗米农场。
该模式采取“经营权连片,建营一体化”的方式,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,在南雄市多个典型村统一将小农户土地的经营权流转到村集体,并由村集体统一流转给天润公司开展建设运营,流转租金每5年递增10%,目前已流转了土地经营权面积5500亩。
“高标准农田要充分发挥作用,除了建好,还要运营好。”南雄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为此,南雄市积极抓住全省“社村”合作改革试点,围绕丝苗米产业发展,推动南雄供销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组建“社村”运营公司,与天润公司、村集体、村民一道,打造“订单农业+全程社会化服务+品牌建设”的丝苗米全产业链模式,计划于5年内生产销售2万吨以上高端品牌大米,打响南雄丝苗米品牌,实现多方共享水稻全产业增值收益链。
湖口镇现代化丝苗米生产基地
目前南雄市探索的“EPC+O”模式建设高标准农田已取到明显成效,相关经验做法已列入《全省基层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》。
奋力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
据介绍,南雄市是国家和省产粮大县,常年粮食生产任务20万吨以上,占韶关市1/4以上。为筑牢“粤北粮仓”根基,南雄正以实施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项目为契机,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,大力实施“小田变大田”土地平整工程,配套建设农业生产机耕道路、灌排水渠、下田坡道、过渠桥板等基础设施,打造出了一批田成方、路成网、渠相通的宜机化改造示范样板区,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。
“目前我市已实施了农田宜机化改造约20000亩,涉及湖口镇、珠玑镇、全安镇等11个镇37个村,并打造了乌迳镇高朔村、黄坑镇上象村、珠玑镇古田村、邓坊镇马战村等13个连片1000亩以上的‘千亩方’宜机化示范片宜机化示范点45个。”南雄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根据项目规划,南雄计划利用5年时间,投资约17亿元,统筹推进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13.5万亩,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8.43万亩,到2027年将全市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集中连片、旱涝保收、高产稳产、节水高效、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,助力南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再上新台阶,为全省、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。
多位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表示,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,培肥地力,促进农业现代化、产业化进程,也可为当地农户带来经济效益,助力乡村振兴。
珠玑镇里仁村施工现场
撰文:章四平
来源:南方农村报社
广州“土特产”亮相“三博会”,风味美食引领新“食”尚_南方+_南方plus荔枝蜜、药膳自热汤、玫瑰柑陈皮……食在广州,不仅要花样新鲜,还要健康全面!4月18日,第九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、第三届中 ...
今年是司法考试改革后,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实施的第一年,9月22日,“新司考”就要正式开考。昨日,司法部对外发布《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违纪行为处理办法》,其中规定,如果有让他人代考或为 ...
佳节又重阳,登高来望远|真乡推荐_南方+_南方plus岁岁重阳,今又重阳。在古代,人们以“九”为阳数,日月逢九,两阳相重,名曰“重阳”。这一天,人们常会登高望远,寄托浓浓情思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,重阳登 ...
广东10项入选“国字号”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榜单_南方+_南方plus农业产业融合,是乡村振兴的趋势,也是必然。农业产业融合是以农业为基础,进行资本、技术和资源的跨界整合,打破生产、加工、销售等环节的隔离 ...
科技助力乡村振兴,科技特派员一直在路上!_南方+_南方plus为促进党建与中心业务工作高度融合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自2022年起,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引领下,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 ...
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群体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,提升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出行意识,强化交通安全常识,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,朱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前往朱湾镇复兴小学开展“文明出行”主题校园 ...